擁有光潔表面的商品,由于其價值和印象會隨著外觀的美麗而發生很大的變化,因此在塑料薄膜、印刷等制造業中,相比以前越來越重視表面完成的外觀評價管理,要求嚴格的品質。作為將外觀評價數值化的方法,通常使用了色差、霧度、透光率、光澤等,在這些評價中,這些指標互相并沒有相互一致的變化趨勢,甚至在很多特殊樣品測試時,霧度、透光率和光澤的效果非常好,但清晰度卻大打折扣。如下圖:
清晰度,clarity,表達樣品清晰的程度,光澤和清晰度是不同的定義。光澤是鏡面反射能力與標準樣品(折射率為1.567的玻璃表面)的對比,從高光澤到低光澤分為常用的20-45-60-75-85°。當試樣具有相同的光澤時,清晰度卻可能不同。這是因為測量光澤度和清晰度的方法不同。
按照ISO17221塑料清晰度的描述,不透明和透明塑料的清晰度需要用日本Suga的ICM-1T來測量,原理是平行光照射樣品并經過反射后,反射光照射一組像柵欄一樣的光柵,這束光越清晰整齊,透過的光通量越多,照射在柵欄上的光束從左往右移動過,柵欄的縫隙也從2mm到1mm、0.5、0.25、0.125mm,光束越清晰,越能經過最小的光柵,標準定義最大光通量是M,最小是m,(M-m)/(M+m)*100%就是清晰度了。